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

Acaia brew down competition in Johan & Nyström

這次赫爾辛基市中心的Johan & Nyström 港口分店,舉辦了一場手沖咖啡的交流大賽,正巧人在赫爾辛基大學念書的我也報名參加了,這場可說是史無前例佛心來著的手沖交流賽。

當然這也跟製作電子秤的ACAIA公司的贊助拖不了關係就是,怎麼說很佛心呢?

基本上只要在7號到12號這星期到他們店內,領一包250g的指定豆子回去並留下簡單的基本資料,就等於報名完成,換句話說,比賽還送你豆子!當然參賽者要等比賽全部完成才會知道豆子的來歷就是了。在跟台灣的朋友交換心得之後倒是有猜中是日曬豆,但要推測出是衣索比亞就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了。(比賽用豆是衣索比亞GEDEO 日曬)

這次的參賽者相當多都是在赫爾辛基的咖啡店上班的吧檯,大概也能夠從比賽的技術展現大概一窺這裡對於手沖的想法,雖然這是很初步的觀察,最有收穫的莫過於又認識更多當地的咖啡社群。

參與比賽的總共有十八人左右,我的觀察是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業界背景的朋友,技術上的特徵大概可以歸類成這幾點。

(當天的器材都是使用ek43、V60、HARIO Wave Pot、Acaia Scale、限時六分鐘)

1.悶蒸之後相當多人都選擇使用湯匙或攪拌棒攪拌。

2.注水時幾乎都選擇讓水位淹過粉層,幾乎跟濾杯同高。

3.萃取時間幾乎都花到兩分半到三分鐘

後來有喝到前三名的咖啡,因為都是日曬豆反而都相當側重於表現出本身的甜味,當然符合上述特徵的手法,自然也會因萃取率較高的關係,喝起來的主要口感偏甜。

整題來說,手沖時注意的層面跟台灣有相當明顯的不同,或許這可能跟台灣受日本影響的關係,比較傾向於直接使用水柱攪動粉層來達致萃取。
在我看來手動攪拌與否,目的都是在於讓咖啡粉均勻吃水,並且做到想要的萃取階段,如果在這裡有機會的話會相當希望能夠多學學這方面的技巧。

PS據了解赫爾辛基開始跟上單品咖啡的風潮,似乎是開始於2009年,當時開始有咖啡店嘗試做第三波的咖啡。這相比於北歐其他國家甚至是台灣應該都可以說是相對晚許多,當然相對年輕的社群,也反映在他們相當依賴網路吸收新知,並且也非常願意造訪不同國家的咖啡社群。